產教深度融合 培養復合人才 ——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深化校企合作典型報道
日前,記者走進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產”“教”深度融合的。通過“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讓“產”和“教”在資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各自發揮最大優勢,共同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技能實戰人才。
在青島城陽區,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特色,突出產教融合重點專業,建立新型的符合企業技能實戰人才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共養方案,找準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能的契合點,從而確保培養出的人才符合就業市場需求。

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與青特集團建設人才實訓合作基地
2020年9月,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與青特集團在內的多家企業簽約,建立健全各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

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學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對實習基地數量、規模、環境、設施條件等都作了具體要求。如:建立實習基地需有穩定的場所、實習指導人員隊伍和提供給實習學生的學習環境、安全衛生保障和勞動保護等條件;實習基地的共建單位應優先考慮具備科研和技術生產活動、有啟迪和開發學生潛能和創新能力的項目,能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單位;校外實習基地應滿足學生食宿方面的基本要求等。
再次基礎上,學校通過對青特等企業的實際調研,對教學進入深入的研討和調研,將企業的需求轉化成學校的課程,打包成課程,然后打包成實訓設備植入到學校,真正的把產業和學校最后的一公里融合貫通了。
學校課程設置直接對接企業產品需求,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崗位職責,實訓設備對接生產設備,讓每一位學員都能實現對口實習和高質量就業。加強對實踐過程的考核,從“結果”考核向“過程”傾斜,使學生認真對待實踐中的每個環節。
根據不同專業,建立不同的實訓基地,只是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人才培養的眾多舉措之一;據學校教務老師宋老師介紹,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在日常專業教學中,構建了
學科基礎實踐、專業階段實踐、結業結果創作實踐三個層次有機結合,并與
課外真實項目緊密結合的立體化實戰教學體系。



學校在加強企業實踐教學與方法的教育上,持續推進科目訓練計劃和創作結果實用性計劃訓練上,鼓勵學員參加各類技能考評,學科技能大賽等活動,豐富與專業相關聯的大賽活動,為學員再就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就業加分添瓦。
據了解,在企業實訓過程中,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的“
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由企業具有高級,特技職稱的工程師與學員結對實戰教學培訓,采用學校、企業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模式有針對性的對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進行訓練,共同培養學員,實現學員“
跳槽式”跨越度成長。
正是因為注重學員實操的實戰能力,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動手能力強,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實用性人才,并吸引很多高端企業落戶簽約人才需求培養合作。
近年來,學院充分發揮傳專業特長優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行現代學徒制育人,與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試點規模不斷擴大,成功組建了多個企業訂單班,多途徑培養和輸送當前行業緊缺、企業亟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高質量的產業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契合智能制造業企業需求,培養技能人才;對接“中國制造2025”浪潮,青島賽航職業培訓學校的產教融合探索,正在持續為地方特色產業輸送”定制”人才,為高質量發展匯聚“最強技能能手”。
如今,青島賽航校企合作模式已從單一的人才培養,拓展到資源共享、校企共建、培養師資、合作科研等領域。為推薦地區制造業發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